X

近日文章更新:

法語甘露專題論壇法會剪影法語甘露法友園地矽谷梵音
真修道者蠲名利
實行德人泯見思

法語甘露

法淨人生

法淨人生 » 法語甘露 » 2012 » 「慈悲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

「慈悲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2013-10-24

 

萬佛聖城方丈 恆律法師 開示

 

 

先講個故事,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,那時候波斯匿王和他老婆末莉夫人,他們談到一個問題,波斯匿王問末莉夫人,說:「在這個世界上,妳認為有沒有比妳更重要的人?」末莉夫人怎麼回答?

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,君主集權的時代,誰敢說大王不是最重要的,那就捉出去砍頭了,對不對?波斯匿王大家都看過歷史,他在沒有學佛前是個非常残暴的人,他的脾氣很大。但是末莉夫人她很直心,她就跟波斯匿王說:「大王,在這世界上,我認為沒有比我自己更重要的。」她並沒有對大王說:「大王你是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。」她沒有拍他馬屁,她就把這話講出來,波斯匿王聽了,也很坦白對她說:「妳講的我覺得也很對。」

末莉夫人就問大王說:「那你認為這世界上,有沒有比你更重要的人呢?」波斯匿王說:「怎麼可能會有呢?我是最重要的。」他們覺得這答案不錯,他們就去問佛,佛陀怎麼樣回答呢?

 

剛剛有人就說:「我認為父母,孩子最重要的。」我相信在座的有人會認為,我會願意為我的父母,我的孩子犧牲生命。我相信很多人會這麼做,但是這也就證明了─我們的意願,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,不是別人的意願。換句話說,我們願意做的事情,事實上是為我們自己做的,對不對?我們願意做,還是我們自己最重要,這是我的意願,不是別人的意願。

所以當佛陀聽到他們所講的事情的時候,他們的討論佛陀同意。佛陀說:「在這個世界上,你找遍了天上天下四方,沒有一個人會比你自己更重要的。」但是佛陀又加了話。

佛陀說:「既然眾生們都這樣的珍惜他們自己,認為他們自己是最重要的,我們就應該有一種同理心,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子來想一想──我就不應該傷害別人。」

這就是說,我不願意人家來殺我,打我,我就不應該去殺人,打人;我不希望人家來偷我的東西,我就不應該去偷人家的東西;我不希望人家破壞我的婚姻,我就不應該去破壞人家的婚姻;我不希望人家欺騙我,挑撥離間,或者是罵我,我就不應該去罵人,去挑撥離間,或者去欺騙別人;我不希望吸毒的人,或者是醉漢,酒鬼來打擾我,或者我不願意吸二手煙,我就不要抽煙,我就不要飲酒,我就不要吸毒。

大家會對這很熟悉啊,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戒律,對不對?所以我們了解到,戒律就是同理心的發揚。也就是說,同理心是慈悲的基礎。所以上人跟我們講:戒律的根本只有一個。是什麼呢?就是不自私。所以萬佛聖城六大宗旨的第四條就是不自私,就是要我們守戒律,來行慈悲。

我們講到「同理心」,同理心在英文,我們翻譯empathy,這個字也很有意思。中文講的是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是同理心。英文這個字可以說是兩個字的結構,一個是em一個是pathy。em的來源是in,pathy的來源是path,也就是說,我跟眾生走在一條路上,我能夠感受到他的感覺,他的感受,因為我們一起走,也就是我能夠了解到他的處境。

再來我們講「慈悲」,因為慈悲可以讓我們心裡產生光明,可以讓我們心裡產生希望,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溫暖和積極。如果當我們內心停止了慈悲的時候,我們會有離開生命的真善美的感覺,而墮入一種冷漠,黑暗和失望的心情。

事實上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,觀察我們的身心,我們念念當中呢,都在因果的輪迴當中,當我們有一念慈悲心的時候,我們覺得身心非常的輕快,精神很爽朗;相反的,當我們有一念愚癡的瞋恨心的時候,我們就覺得心裡很黑暗,身心很沉重。我們念念當中都在承受我們所造的業,得到好的果,或壞的果報,就在我們一念之間。

Helen 吳 是上人的老弟子,她的先生吳醫師昨天在洛杉磯舉行了告別式,火葬,他享年八十六歲。上人說他是菩薩,為什麼這麼講呢?因為吳醫生他很慈悲,他幫助別人很自然,他免費的幫貧窮人看病,治療他們,他說,他每天都過的很快樂,因為他能夠幫助別人。這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,雖然他沒有信佛法,他就是這樣做。所以到他往生那天,他還去看了三個病人,然後才往生。所以為什麼上人說他是菩薩,就是這個道理。

或許在座的,有人會說:「我是醫生」,或者說「我不是醫生,我也沒做過護士。」,但是我們同樣可以伸出援手給眾生,可以問眾生說:「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?」相信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很溫暖,也會覺得很高興,因為你願意伸出手來幫助他們。如果他們接受我們善意的幫忙,而提出的要求,也在我們的意願和能力範圍內,我們就真心的來做它,來幫忙他們。因為只有在內心充滿著慈悲,是最好的生活方式,是最幸福的方式,是有百益,千益,萬益而無一害的生活方式。

有些人會問:「法師,如果他要求不是件小事情,是大事情的話,超出我能力之外,我該怎麼辦?或者是我不願意做的事情。」我們可以很禮貌的婉拒他們,至少他們知道我們誠心願意幫助他們,他們也會高興的,或是感激,同時也能了解,我們不能夠幫助的因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