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雲法師 開示
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佛的一生裏說了非常非常多的經典,可以說是門門都是第一,因為眾生的根性不一樣,所以佛也就根據眾生的根器來講經說法,教化眾生。
佛說法的終究目的,是要眾生究竟成佛;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,跟佛都是無二無別的。有一句話說「法華涅槃共八年」,這是以前古來高僧大德把佛說法的時期,分成五個時期,因為今天時間不多,我就講這最後一個「法華涅槃時」,這是指佛將入涅槃前的時期,佛在將入涅槃的前八年,講法華經,這法華經講了八年。
法華經的宗旨是開權顯實,終歸唯一佛乘,意思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究竟成佛的。以前佛的弟子,有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佛的;所以佛說法華經時候,就用很多的因緣、譬喻來說明,在法華經裏佛給很多的弟子授記,譬如給阿難尊者授記,你在什麼地方,將來你可以成佛,你的國土是怎麼樣?又給富羅那尊者,舍利弗尊者…..等等來授記。
今天我講一則佛在法華經裏面講到一個譬喻,有一個非常非常窮的人,有一天他到一個富有的朋友家去,富有的家庭無論飲食、衣服都非常好,他在那裏受他們的招待,就像我們這七天以來,每天不只是法食非常的豐富,這個食物也實在太過豐盛了,是不是?好像在開party一樣。那他在那裏用餐,這個朋友就拿酒食來招待他,所以酒醉就睡了,睡了以後呢!他的朋友或許是一個重要的人員,就要出去了,就想:這個朋友這麼可憐,這麼貧窮,怎麼辦呢?我應該給他一些東西。他還沒有醒來,又怕他把東西丟掉了,所以就把一顆無價的寶珠,縫在他的衣服裏面。
窮人醒來以後,朋友已經離開了,所以他也離開了。離開後,他就到處為〝口〞奔馳,為這個口各處求生,就像各位一樣;以前聽說,金聖寺要取名的時候,這裏的居士問上人要取什麼名字呢?上人說:「你們這些人,一天到晚都是錢!錢!錢!就取金錢寺好了。」後來這些老弟子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聽,就跟上人講,可不可以換一個名字?上人才取名為「金聖寺」。因為金聖寺在聖荷西,所以那個錢要把它變成聖,聖人的聖,不是剩下的剩,不是你家裏有很多金子在口袋裏,那是剩下的。金子,你要把它善用了;我們的佛性也像黃金一樣,那麼珍貴,大家善用佛性,就是金聖寺;要不就是金錢寺了。
這個窮人為了生活四處奔波,還是非常的貧窮困苦。有一天,他又碰到這位富有的朋友了,富有的朋友說:「你怎麼還這麼窮啊!」「是啊!」「你不知道嗎?我縫了一顆無價的寶珠,在你的衣服裏,你應該把它拿出來,就不會這麼樣辛苦奔波了。」
這衣裏明珠是 一個比喻,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,自性裏的寶藏就像這一顆無價寶珠一樣,我們要把它開採出來!我們的智慧、我們的慈悲、我們的性德,乃至神通妙用等等,都是跟佛是無二無別的。那麼現在佛來教導我們,要把這一顆衣裏明珠取出來。
雖然這顆明珠是我們自己的,但是我們都向外面找,找太久了;向裏面,反而不知道怎麼找?佛教我們怎麼找!佛找到了,所以就是兩足尊,兩足尊不是說佛的兩條腿很尊貴,意思是福也足了,慧也足了。佛是三覺圓,萬德備,福足、慧足。
那麼我們要把“衣裏明珠”慢慢找回來,也要修福修慧。修慧呢,像大家禮佛、拜懺、誦經、研習經教,這些都是。那麼修福,就要諸惡不做,眾善奉行,還要利益一切的眾生。在三寶裏來修福、修慧,這是很好的方法,這也是佛指示我們的正確方法。
金聖寺這麼多年來,年年舉行梁皇寶懺,個人覺得今年有進步成長的地方,可是我們還有很多空間須要繼續進步成長。道場的成長,也就是大家的成長,這一塊菩提園地,需要大家一起來耕耘 。大家知道金聖寺有多大嗎?我們總共有十六個 Are ,不是只有你看到的這一些建築物,外面還有大片山坡地;譬如說,金聖寺的杏桃是非常非常甜的,外面買不到的,那麼每年光光採杏桃,就要花很多時間。所以我以前想:「這麼大的地方,房子又很老舊,五、六十年了,怎麼辦?」後來我又想:「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。」怎麼不錯呢?大家可以來種福啊!因為你要修行,你要成佛;而佛、菩薩是在那裏成的?在眾生裏面。我們有這一塊園地給大家,大家可以來發心,這樣子一方面道場也成長,你們呢?在發心的同時,就是你們修福修慧的時候。我剛剛所說的,除了像維修外,乃至拔草都需要很多的人手。我們僧眾夏天的時候,大家都出去澆水,每個人一天至少花一個鐘頭。光澆水就這麼多了,更何況其他各方面呢,所以須要大家來參與菩提園丁的行列,開發這塊菩提園地。
另外這兒還有育良佛學班,因為小孩子從小在這種清靜的環境中長大,這對他的心性、他的人格,是相當有幫助的。就如我問陳安妮說:「安妮,妳要不要再去上香?」妳知道孩子說什麼?她說:「我要給別人機會。」她會想要去關心照顧別人,這是孩子在無形中會學到的美德。所以歡迎大家把孩子帶來,把教育辦好,讓更多的孩子有良好的品德,可以去影響外面的世界,影響他們的同伴。
這次有很多越南居士來參加法會,全程拜梁皇寶懺,真虧他(她)們,雖然不認識中文,還能這麼有始有終地跟著拜。我問她們:「你們到這兒來,既聽不懂中文,又看不懂中文,為什麼還願意來呢?」她們說:「我們喜歡宣公上人的法、上人的道風。」所以廟上準備開一個中文課,幫助越南居士學習佛法,閱讀經典。
最後,我希望不要一年才看到各位一次,你不能說:「法師都不認識我。」我們真的不認識你,因為你一年才來一次。你一年來一次,那“衣裏明珠”大概不太容易找,要找比較多年一點,所以希望大家常常回來。不是說做義工才回來,你能回來聽經,參加法會,你都是影響眾,影響人家發心的,所以希望大家常常回來!